top of page

无意识的木偶:报纸比剑更有威力

  • 作家相片: 弓長金参
    弓長金参
  • 2月9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如今,由于网络社会的强大,信息在瞬间传播并深深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很多情况下,普通人将自己兴趣爱好的视频和文章上传到互联网上,偶然获得了与该领域专业人士相媲美的关注度,并因此获得了高额报酬。

デジタルタトゥー

  另一方面,无论实际情况如何,先行“形象”在社会上传播并造成实际危害的所谓“谣言损害”也并不鲜见。这些信息现在作为“数码纹身”,半永久地保留在互联网上。

  近年来,可以说网络社会的优势劣势已经凸显出来。


  在网络媒体席卷社会之前,“电视”成为媒体界的霸王对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此之前的霸王是“广播”,及更早之前的是“报纸”。

  在江户时代(1603-1868年),以简单方式概括时事的“瓦版”开始流行并成为广告媒介。这就是报纸的起源。

  通过这些广告媒体,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形象操纵的影响。

瓦版

 从江户末期到明治时期(19世纪中期),近代报纸陆续出版。

 它们已成为一种不仅向人们传递最新消息而且灌输公众舆论形象的媒介。

 如果发生重大事件,就会出售报纸以帮助人们了解事件。为了卖报纸,报业公司也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读者。其中之一是为文章绘制插图

 明治初期的前一段时期是“江户时代”。插图也是由江户时代以来的“浮世绘画家”绘制的。

新聞の挿絵

 明治27年(1894年),日本与清朝争夺朝鲜半岛的主权就将“甲午战争”爆发了。

 当然,这是一件大事,报纸记者也随着日军报道了日常的战况。为报纸绘制插画的浮世绘画家也以“战地画家”的身份走偏战场。


 报纸每天都报道当地不断变化的战争局势。

 关注战事进展的日本民众也竞相购买报纸,密切关注战局。

 战地画家积极描绘了以直观易懂的方式战争局势。浮世绘画家所描绘的逼真的战斗场面,对报纸读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従軍画家の挿絵

 这里的要点是,战地画家的插图都是“主观”绘制的。

 订阅报纸的日本读者期望看到“日军的成功推进”。

 实际战场上,日军与清朝军继续展开了拉锯激战。

 清朝军从西方列强购买了最新式的武器,保持着现代化军队的面貌。当然,日本士兵在战斗中阵亡的也不少,战地画家想必也亲眼目睹了这一点。


 然而,战争画家故意以一种高度变形的方式来描出“日军连战连胜”“清朝军还不够可怕”。

 清朝军装备的是矛和弓箭,军服也是封建时代的样子。

 他们画了一幅站成整齐队形及一支名副其实的现代军队的日军图。同时该日军向清朝军齐射,就将该清朝军惊慌失措而逃跑。这就是因为它会更容易受到日本读者的欢迎。

従軍画家の挿絵

 次年的明治28年(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了。

 这结果是日军获胜了。

 主要原因不仅在于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进步与进取精神的日本的动力,还有当时的清朝是在于即使在战争期间,由于宫廷权贵之间持续的权力斗争,就无法集中活用王朝整体的国力。


 然而,“日军无敌神话”的种子却在通过报纸观察战局,及想象插图的人们中诞生了。

帝国軍人

 迎合大众形象的报纸卖的很好,因此各个报业公司在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强化了日军无敌神话。这就造成了日军无敌神话进一步灌输给日本大众的循环。

 结果,如果当时您写出反战论调的语气,就会受到读者的批评并造成一种难以下笔的氛围。

出征祝賀

 通俗易懂的“插画”、“照片”、“视频”是更容易体现创作者意图的“主观”创作,它们只不过是“事实的片面”并不能代表全貌。

 也要求观众以“客观”的态度看待这些事情。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