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人喜欢的东西隐藏它们的爪子──蛇类的生态系统──
- 弓長金参
- 2023年11月27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4年9月16日
蛇类是因其令人毛骨悚然的外表和害怕有毒而不受人喜欢,但它们独特的无肢身体和生态系统,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蛇类没有四肢是因为为一种习惯在地下挖洞的蜥蜴类,为了更容易挖洞而退化了。
一亿年前的白亚纪早期,恐龙出没的时候。虽然缺乏四肢看起来有些不方便,但它们已经进化到能够扭转身体并快速移动。

为了在残酷的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蛇类遵循两个进化过程。
一个是正统的“扩大化”。
就像从原始物种“槽齿目(Thecodont)(长约1至2米)”开始恐龙长到巨大的体型一样,蛇类也变得巨大。一些最大物种,例如至今仍然存在的水蟒、网纹蟒等,可以长到10米长。
还有一个就是大家熟悉的“有毒”。
蛇毒是增强了唾液的消毒作用。

人类的唾液具有防止口腔干燥、帮助食物消化和消毒细菌等作用。唾液对微生物有“毒”的。
蛇毒增强了这种消毒作用,并获得了包括人类在内杀死动物的能力。最大的毒蛇是眼镜王蛇,它生活在印度可以长到5米长。
它确实很大但比水蟒小。
因为它有剧毒,所以不需要变得巨大及不会长得那么大。生物的生存斗争必须与其他生物要保持平衡,完全无敌的生物可能会压倒其他生物,最终,它们会耗尽食物并自毁。古人说过“过犹不及”。我想最好凡事都要保持“中庸”。
蛇类最大的敌种是“蛇类”。
当您想到蛇类觅食时,就会想到青蛙、老鼠等小动物,但有四肢的动物很难进食,是因为它们无法咀嚼食物并将其整个吞下。最容易被蛇类吃的动物必然是蛇类。

蛇类是“夜行性”动物,即使在夜间也很活跃。
它们甚至在晚上也能看到周围的环境,是因为它们的前头额有个称为“小窝器”的红外线传感器,根据温度之差了解周围情况。活体动物的体温很高,即使隐藏起来也能被发现。
顺便问您一下,蛇类的“尾巴”到底在哪里?
在动物学中,尾巴是指“肛门以后的部分”。蛇类的肛门距头部约三分之二,尾巴距背部约三分之一。
说起来日本的据毒蛇,就不得不提冲绳县的哈布蛇了,在中国“百步蛇”以其致命的毒液而闻名。
名字来源于“如果被咬,百步之内就会死”。这种蛇类生活在台湾岛和中国大陆东南部、西南部等亚热带和丛林地区。

另一方面,中国与日本都有认为蛇是“龙的孩子”并视为神圣的文化。
蛇类生活的地方往往气候潮湿、植被茂密的自然环境,中日两国都认为它们是“上帝带来祝福的使者”、五谷丰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