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请求。我不敢说出姓名:字的作用
- 弓長金参
- 5天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三国演义》中出现的众多英雄。
他们的姓名有时被称为“诸葛亮”,有时被称为“诸葛孔明”等不是单一。

“诸葛”是姓,“亮”是名。那么“孔明”是什么呢?
孔明是“字”。在中国有给成为成年的人授予这个字的习惯。
如今,个人姓名是简单地说是一种识别符号而已。
另一方,在古代中国人相信一个人的灵魂居住在自己的姓名中,随意说出个人姓名是禁忌的。只有地位高于本人的人,例如君主或父母才可以称呼自己的姓名。他们认为其他人说出自己的姓名是很不礼貌的。
只使用姓会使生活上很不方便,因为有很多同姓人。
所以当成年时,作为替真实姓名被赋予了一个字。男性到20岁,女性到15岁时成为成年并被赋予了字。

它始于公元前17世纪的商朝之后,从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开始流传了民众。
因此在《三国演义》中,喜欢诸葛亮的人都称呼他为“诸葛孔明”,而敌方将领则轻蔑地称他为“诸葛亮”。

字的习惯也传入了古代日本,菅原道真(9世纪的学者与大臣)、新井白石(17世纪的学者)等经学家和儒家也喜欢考虑了自己的字,但不如中国普及日本民众。
相反,却在日本“排行”的习惯广为流行了。
长子叫“太郎”,次子叫“次郎”。如果姓田中的人则被称为“田中太郎”或“田中次郎”。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同名的人。
于是,根据父亲与本人的各个排行组合起来配合排行名。
例如,父亲是“次子”而本人是“长子”,那么他的排行就是“田中次郎太郎”。如果父子双方都是“长子”则排行为“小太郎”或“又太郎”。
这可以配合居多种类的排行及熟人之间就能认出他是谁。

在日本和中国,民众自古以来都避免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
换据说,告诉别人自己的真实姓名是意味着向对方敞开心扉。
在古代日本,女性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被视为接受求婚的证据,而《万叶集》中收录了许多年轻男子对喜爱的娘子询问她的真实姓名的诗歌。

女性也积极隐藏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因此她们的真实姓名不再被记录。
大家所熟知的清少纳言和紫式部这两位姓名都是“女房名(宫女绰号)”而非她们的真名。

据史料记载,清少纳言出自清原氏(日本贵族家族),紫式部出自藤原氏(同样)。
清少纳言来自“清原氏”并且与“少纳言(大臣等级的大员)”的人物有缘故,据说因此她被称为“清少纳言”之名。
紫式部这个姓名有点复杂。是因为与她著作的《源氏物语》的女主角“紫之上”来叫“紫”,及与式部(在日本朝廷里负责宫廷仪式和人事的部署)的人物有缘故,之所以被选择“紫式部”这个姓名。
清少纳言和紫式部当然都有真实的姓名,但她们的姓名从未被记录下来成为了永恒的迷。
虽然男性的真实姓名通常会被记录下来,但对于女性的话,连公主和幕府将军的女儿都没有被记录下来,只是被记录为“某某的女儿”。

平安时代(10世纪)的随笔《蜻蜓日记》的作者,只被记录为“藤原道纲的母亲”及她的真实姓名不详。
在一夫多妻制的时代,许多孩子连自己的存在都没有记录了。
即使生于天皇或幕府将军的孩子,也不一定会被记录下来。“紫式部”和“清少纳言”都是把自己的女房名在青史留名的伟大的女作家。